开发性金融 | 县域资讯  | 新农村 | 投融资 | 区域黄页 | 区域招商 | 区域人脉 | 山西博客
  >>  直达
  
   
您的位置 >>山西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论坛专题 >>正文
   
培育产业集群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隶属于金华市,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原浙江省八个贫困县之一、目前是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现辖8个建制镇、7个乡、3个街道,总人口32.8万,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地理格局。历史上的武义,一直是一个农业县,虽然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但经济长期处于增长乏力状态。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武义几届党委、政府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经济社会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36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达2150美元;财政总收入7.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5亿元,分别增长25.0%和17.8%。今年1—8月,全县实现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81.32亿元,同比增长31.8%;财政总收入6.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8亿元,分别增长22.2%和18.5%。从2000年开始,我县工业总产值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国排名从2000年的407位上升至2004年的189位。被有关经济学家称誉为“武义现象”。回顾我县经济发展的历程,主要得益于我们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了工业经济总量。总结起来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转变思路为突破口,制定和实施了有为的产业发展战略

  思路决定出路,欠发达地区寻求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路。客观地说,作为浙江省内欠发达地区的武义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传统工业优势产业。1998年,武义县生产总值仅为25.2亿元,财政总收入只有1.25亿元。为摆脱落后面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武义县委、县政府对自身的差距、具备的优势以及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缜密细致的分析。得出武义的发展具备了五个条件:一是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不断增强。周边的永康、义乌、东阳等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寻求产业转移和二次创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产业必将向低成本的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二是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显现。随着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改造工程等交通工程的相继开通,我县逐渐形成了内通外畅的交通网络,区位条件明显改善。三是资源的成本优势具有竞争力:武义人少地多,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拥有大量的荒山坡地,发展空间比较广阔。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四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良好。武义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古生态村特色明显,融人文山水风光为一体,是旅游休闲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理想之地。五是南北环境呈差异型特征。县境北部与义乌、永康等经济辐射源较近,地势低平,人口相对集聚,发展空间广阔;中部、西南部地区群山连绵,森林茂密,交通不便,虽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但是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完好,开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充分审视武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开发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县域内不同区域之间交通区位、地貌特征、工业基础等的实际状况,按照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要求,摒弃了区域同质发展的作法,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接轨、三大布局”的工作思路。三个接轨是:产业接轨永康,积极融入到永康小五金产业链中去,与永康联手打造国内最大的小五金制造业基地; 市场接轨义乌,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力争建成中国小商品城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城市接轨金华,从金华中心城市卫星城的角度,把武义建设成生态型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三大布局是:东北部地区机声隆隆,重点发展工业;中部地区车水马龙,重点发展旅游业和效益农业;西南部地区满目葱茏,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根据这些思路,我们将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内的东北部地区,在东北部地区的8个乡镇分别布局一个工业小区。初步构建了以县城和浙江武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以毗邻永康市的桐琴镇、泉溪镇和靠近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履坦镇、茭道镇为两翼的“一中心两翼”工业经济重点区域的格局。并以软硬环境建设为抓手,以产业政策为诱导,以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生态资源等后发优势为依托,大力培育和发展五金机械、文教用品、旅游休闲用品等支柱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其中五金机械、文旅休闲用品两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二比重。五金产业逐步融入到浙中五金产业群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全力搭建起了产业发展的平台

  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公共产品,是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必要载体,在推进产业集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欠发达县市的武义县来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对县外产业和资本的吸引力,显得更为重要。我县从1998年开始,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为辅,加大对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成了一大批硬件设施,大大提高了对外来产业和企业的吸引力。一是大力抓交通建设。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县投入了15.52亿元完善交通网络,打通了武义与全省乃至全国快捷连接的口子和通道,畅通了县内道路,使武义产业接轨的通道更加顺畅。二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并进,提高了城市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城市扩张,县城建成区面积已从1995年的4.72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2平方公里。北岭新区近5平方公里的主干道工程基本完工,县城的整体道路框架已基本拉开。三是加快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了城市、农村电网扩容改造和城乡一体化供水,成功解决了一些工业园区的饮水问题。 四是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的平台。全县累计开发园区面积17平方公里。尤其是在以永武线为主轴,方圆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以五金制品、电动工具为主导产品的五金产业带。大投入、高速度的公用设施建设,为集聚要素,促进五金等优势产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以招商引资为主攻点,不断发展壮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

  武义作为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历史很短,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也不高,要加快发展必须引进外资,来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规模。为此我们将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点。1998年兴建工业园区之初,我们没有按照当时“招外国商、引外国资”的主流观念,而是提出了“县域以外就是外,落户武义就是功”的思路,开展全民招商。正是在这种招商理念的引导下,处于永康交界的桐琴镇东皋村农民,白手起家,在荒凉的凤凰山上自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工业小区,引进了第一家永康五金产业的外来企业。以此为契机,周边发达地区的大量企业在短时间内汇聚到武义,促使武义工业经济开始了第一次飞跃。2003年以后,国家宏观政策逐步显现,而武义经过前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创业环境也已在投资者中享有了较高的口碑。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招商引资理念的更新:提出了“招商更需选商”的工作思路。建立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预报审批制度,对拟进入我县的外来企业以及县内原有企业新建扩建项目进行筛选。根据产业特色和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的能力大小、效益高低进行选商。把有利于延伸、完善产业链,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选进来,把有污染、能耗大的企业淘汰出局。此举有效促进了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武义的区域竞争力。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进行招商弓1资理念的第三次转变:即实施“产业链招商”激活产业集群发展。我们聘请了专家,科学分析、筛选出五金机械、电动工具、旅游休闲用品等一批新兴产业,对这些产业进行中长远科学发展规划。并从特色产业中选出20余家有一定规模、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大、成长性好的企业,一一签订发展扶持协议,进行重点倾斜扶持。将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先供应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武义制造”品牌。仅去年,全县依靠产业链吸附,引进企业80余家。如2001年我们从周边县市引进的武义圣奇运动器械有限公司。在政府重点扶持下,这家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53亿元,排名全县工业企业第·2位,成了行业龙头。与该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队伍也在逐渐壮大。目前,武义境内涉及压铸、金属加工、链条等63家企业与“圣奇”公司配套协作。其中“盛合柴油”、“丘驳塑电”等协作企业还挤身全县“百强”。县外20余家配套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方便生产协作,也纷纷落户武义。形成了一个围绕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集群。

  四、以优化服务环境为着力点,营造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洼地

  服务环境一直是武义经济发展的一大法宝。武义由于没有雄厚的民间资本和千家万户的家庭工厂和小型企业,注定其发展模式只能是“后发外生型”。为此,我们积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服务洼地,吸引县外的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县内集聚。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我们就进行了两轮审批制度改革,对于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政府直接管理的事项,一律取消审批。通过两轮审批制度改革,较好地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办事效率。这里我讲两个事例,第一件是我们的办事人员不分日夜的加班工作,创造了新办企业三天时间办好全部手续的“神话”;第二件事是我们有一家企业和日本人合资在武义创办了一家公司,日方派驻的公司首位总经理在卸任回国时向公司员工的答谢词中,特别提到了在日本起码要两年办好的手续在武义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办好了。可见我们武义办事效率很高、服务企业的氛围也很好。二是优化服务,增强武义对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在做好审批事项改革“减法”的同时,积极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加法”。通过建立便民办事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提高了投资企业办事的速度、缩短了审批的周期。武义县还是较早为企业实

  行“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的县市。每年年初的时候,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对全县纳税大户进行走访,实行“一厂一策”,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同时政府不断加强对产业群的公众服务,比如经常性的组织科技合作洽谈,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姻”,完善人才培训交流体系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企业的外部费用,方便了企业抢占商机。通过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武义县引进外来企业的数量激剧增加。据统计,五年来武义已成功引进和兴办工业企业820多家,而这其中60%是外来投资的五金企业。同时,外地五金产业企业的引进和发展,也极大地激发了武义本地企业的创业动力,推动了本地企业的发展。进而共同形成了一个五金产业集群。

  五、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依托,提供了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

  资源配置,是政府调控和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在资源要素配置方面,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倾斜,提高资源要素的单位产出率。一是优化土地资源。完善工业项目用地联合预审、评估及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对拟进区企业依据企业实力、产业类型、投资强度,投产后的经济密度、税收贡献率,建设周期、环境影响等指标进行筛选,综合确定企业落户地和用地面积;对已进区企业在未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之前,不予以增加供地,优化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二是加大金融投入。利用金融服务月,银企洽谈活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利润预期高的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为初创企业、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并深入实施“三个一批”信贷工程, 即“重点支持一批优势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挖掘储备一批初创型企业”,建立项目储备库,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好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一批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三是引导有序用电。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的同时,在全县承担有序用电任务的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负控装置,细分用电时段,不断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细化避峰移峰序位表,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杆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四是控制环境容量。依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政策,对列为限制类的行业禁止新建,对列入淘汰类的行业一律要求限期淘汰或技改升级,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审核。在对进区项目的联合预审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通过环保关口的前移,有效避免重污染企业的进入,较好地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污染。通过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将企业引导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引导到发展优势产业上来,从而促进优势产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武义的产业集群尚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与很多先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整合市场资源,培育市场体系,帮助产业集群拓展市场等方面,差距比较明显。我们对产业集群的探索也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还需要认真的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希望大家能够给与指导。

  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县域经济网 时间:2006/9/27 19:54:00
责任编辑:杜泽鹏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法律条款  |  广告服务  |  专家顾问  |  在线反馈   |   友情链接  |  
服务热线:0351-6586860 18967096708 服务邮箱:tyliuty123@163.com 在线QQ: 50059021 
山西县域经济网 版权所有 © 2006 sxcount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6003632号